第168章 隐秘的对话


他们巧妙掩饰,使人误以为只是平凡的同僚。然而变革一旦启动,户部首脑的归属将不再由他掌控。

  此刻,他无法承受真相暴露的恐惧,那将带来何等的风暴。因此,他不惜上演正义之举,只为未来的安宁。

  遗憾的是,旁观的群众深信不疑,而他真正期待见证此景的高远,却不为所动。这让此刻的他满心惆怅,竟盼望着边境冲突早日爆发。

  不久前,高远在外征战,朝政全由法正代理。那是官员们最为轻松愉悦的日子,尽管法正得到王的许可,但他终究不是王,无法如王般决断。

  故而许多事务,法正只能敷衍了事,除非有人愚蠢到撞上他的剑锋。而他涉足贪腐,正是在那个时期,高远随后边关归来,一切都随之改观。

  自高远专心治理内政以来,短短一年,无数官吏因贪腐之罪受审。那段日子,张廷芝每日心惊胆战,庆幸的是,审判的利剑未斩向他。

  起初他以为高远只是暂时之举,以为朝廷将风平浪静。然而谁也没料到,临近岁末,高远竟又掀起波澜...

  如今,诚如高仪所言,此事在奇幻的大陆上并无现成的对策,他们只能步步为营,见招拆招。于是,今日的张廷芝,带着一身征战的疲惫,独自吩咐仆人温了两壶魔法酒,独自品味。与此同时,高府内,高仪与杨硕正围坐在燃烧着奇异火焰的茶桌旁,低声议论着今日朝廷的变故。

  “高老,我看这朝廷恐怕真要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了。”杨硕的话语中满是对未来的揣测。

  高仪饮了一口弥漫神秘香气的茶,感慨道:“的确,我高仪行将百岁,从未见过如此动荡的局面。”

  “但话说回来,当今的陛下,确是龙裔中的圣者,他的胆识无人能及。”杨硕提及。

  “细数他的功绩,平定马超领地,征服刘表王国,对决孙策勇士,直至摧毁曹操帝国,更别提后来与草原部落的激战,他在武勋上的成就,堪称帝王之巅。”

  “更惊人的是,这一切辉煌,竟只用了不到十年时光。可以说,陛下在历史长河中的评价,必将在今日之前无人能出其右,成为众口交赞的第一圣君。”

  听到这里,杨硕的神情变得微妙。他来高仪府邸并非只为闲聊,而是希望商议接下来的政局应对。见高仪开始赞扬高远,他决定改变话题:

  “高老所言极是,陛下在武力上已臻极致,然而在文治上,我有些忧虑。”

  高仪洞察到杨硕的心思,但他年事已高,不再愿涉足这些纷争,于是明智地沉默,专心品尝杯中的魔幻茶香。

  见状,杨硕无法再保持耐心,直接问道:“高老,实话告诉你,这件事究竟该如何处理?”

  “如何处理?这是陛下的意志,陛下的意愿就是我们的行动指南。”

  “可文官改革之事,您真的愿意顺从吗?”“并非我想妥协或反抗,毕竟这片土地属于陛下,我们作为臣子,只能在任何情况下全力以赴地辅佐陛下。”

  听到这,杨硕心头五味杂陈,再次开口问:“高老,您觉得尚书张廷芝此人如何?”

  “他表面随和,内心狭隘,深藏不露。若依我之见,共事尚可,但切勿过分亲近。”

  在听到这番评价后,杨硕感到难以置信,因为高仪的看法竟与他对张廷芝的判断截然相反。

  “然而,当前文官体系变革之事,张廷芝的反应最为激烈。倘若我们联手,此事或许能有转机?”

  “此乃高某之未知,但我劝你勿效仿螳螂挡车之举。”

  “高老之意,是您确已无意涉足此事了吗?”

  高仪颔首,默认,不再对此多言。

  面对如此局面,杨硕无奈,只好先行告辞。当他真正离开高府,内心对高仪的印象竟不再如昔日那般崇敬。

  他想,高仪选择不再干涉,或许只是因年迈力衰,失去了往日的锐气,甚至于屈服于权势,这一点在那些文人出身的大臣眼中是极为鄙夷的。

  这也是张廷芝勇赴生死后,能赢得众多大臣赞赏的根本原因。

  送走杨硕后,高仪继续品茗,因为他早已不在乎他人的眼光。事实上,他对改革并非全然否定。在朝堂上反对改革,并非如高宇所揣测的,担心名望受损。

  实则,他知道文官体系改革之路漫长而艰险。万一改革出错,高远的江山将面临危机重重。

  因此,他的立场如同法正、郭子敬等人,他们都是为了高远,为了朝廷才提出反对意见。

  然而,目睹高远坚定的改革决心,高仪决定不再干预,若高远真的遭遇困境,他亦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,为高远分忧解难。

  然而,朝廷中无人能理解他的良苦用心,毕竟他已被戴上“顾惜名望”的帽子。

  但他无怨无悔,深思熟虑后,他认为珍视名誉并非可耻之事。

  何况,他坚信,即便所有人误解,身为帝王的高远一定能洞悉他的用意。只要得到高远的理解,任何误解和冤屈他都能泰然处之。

  高仪年近百岁,阅尽人间沧桑。他曾像杨硕、张廷芝一般热血,但岁月与经验让他逐渐释怀,如今他唯有心系君主,心系百姓,心系国家。

  离开高仪府邸,杨硕心中愤愤不平,实在不愿看见文官改革顺利推进...  ...

  于是他立于原地,沉思片刻,随后转往贤者张廷芝的居所所在。

  他之所以坚决抵制此事,皆因身为首席顾问的他尚未在这一地位上尽享其职。

  然而,从高远这位年轻君王的新政方案中,太傅之位已然消失无踪,而他无法如高仪那般豁达,对他而言,名誉与荣耀至关重要。

  待他抵达张廷芝的宅邸,正巧撞见张廷芝独自饮酒消愁。

  此刻的张廷芝已饮至微醺,身躯略显摇晃。见杨硕到来,他立刻招手示意对方落座。杨硕见此情景,心中已明了张廷芝的忧虑。

  于是杨硕未多言,直截了当地问道:

  “实言相告,我适才造访了高仪大将军的府邸,共商陛下关于法师体系改革之事。”

  闻言,张廷芝瞬间清醒,急切回应:

  “高老可有对策?他有何高见?”

  高仪闻讯,淡然一笑,随之摇头。

  “高老立场坚定,他表示不会参与此次变革。”

  原本满心期待高仪助力阻止法师改革的张廷芝,听罢此言,如冷水浇头,颓然跌坐椅中。

  因他深知高仪在宫廷中的威望与影响力,若他加入反对改革的行列,即便是现任君主高远,恐怕也要三思而后行。

  毕竟,即便改革之举毫无瑕疵,若无多数法师支持,陛下也将受制于人,无法施展宏图伟业。

  然而,未曾料到,高仪在朝堂上坚决抵制改革,回家后却又决定置身事外,这让张廷芝百思不得其解。

  “若高老不参与,我们的计划恐怕将功败垂成。”

  杨硕闻言,冷哼一声,对张廷芝说道:

  “我原以为你张尚书坚韧不屈,未曾想遭受些许挫折便萌生退意。”

  “看来我来此地是误会了,是我看走了眼。既然你已失去信心,那我便告辞了。”

  言毕,杨硕起身欲离去,张廷芝连忙起身拦住他。

  “杨太傅息怒,张某刚才言语不慎,无意挫伤了你的锐气,我为方才的失言道歉。”

  经过张廷芝的连连道歉,杨硕的面色稍有缓和,二人重新归位。

  重新坐下后,张廷芝对杨硕的态度明显温和了许多...

  这是因为,他感觉到抓住了一根拯救灵魂的魔法稻草。身为财政部的大法师,张廷芝与星辰贤者杨硕相比,无论在身份还是威望上都相形见绌。

  刚才那些话,不过是他在试探杨硕的立场,毕竟在这个魔幻王廷中,真实与伪装交织,犹如龙蛇混杂。

  任何人都可结交,却无人值得全信,这一直是张廷芝为政处世的信条。

  刚才目睹杨硕真的动怒离去,他心底确信,杨硕同样对这场变革持有深重疑虑。

  他如此,杨硕亦然。

  杨硕方才愤然甩门而出,只为探看张廷芝是否阻拦。若张廷芝不加制止,杨硕便知他并非可靠的盟友,只能另寻他路。

  然而,幸运的是,张廷芝挽留了他。重新落座后,张廷芝立即向他征询对策。

  "对策?在王廷上的对峙,陛下的态度我们都有目共睹。他的决绝,即便你以生命为代价试图阻止,也未能撼动他分毫。"

  "所以,现在的陛下已非昔日那位温情犹豫、能体察人心的君主。"

  "多年的权力波澜中,他已磨砺成一位果决冷酷、思维敏锐的统治者。"

  "在此情势下,仅凭道理无法撼动他的决心,此事注定难以成功。"

  "因此,我们此刻唯有孤注一掷,引领那些反对改革的官员集体辞职,以我们的坚毅对抗陛下的严苛手段。"


  (https://www.lewenwuxs.com/4014/4014637/11110735.html)


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:www.lewenwuxs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ewenwuxs.com